当前位置: 首页 > 常规工作 > 享受教育

享受教育

2016年05月13日 07:52:49 访问量:66

享受教育 [转载]

   为《享受新课改》序

    很多教育人习惯于抱怨体制。当然,教育正饱受体制的掣肘,但我们也应看到,体制的问题也许是人的问题。比如,校长就是一所学校的“体制”,要不怎么会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呢,教师同样也决定着一个班级组织的体制。或许正因此,我们才常讲,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国家。

    中国的教育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它比较能引人思考的是,课改到底是改什么?甚至也可以继续引申来展开另一个讨论,课改是改技术还是改观念,是改良还是改革?其实,凡事一旦牵连到观念,自然就变成了“人”的问题了,因而,与其说课改是在改观念,不如说是在改造人!

    教师是教育的牺牲品吗?如果教育习惯于牺牲教师,则显然是违背“人本”的。然而,长期以来,我们早就天经地义地嘱托和要求教师要安于牺牲,要不,我们为什么总把教师比喻成那些悲情的角色呢。教师,再也不可跪着教书了。

   可教师不跪着教师,难道就心安理得地让学生跪着学习吗?

   当我们一直在倡导教育是“人学”时,其实就是在努力促使着教育教学回到“儿童学”上,把研究和认识学生当成最重要的课程。什么教育都不可以坚持“反儿童”或者“专门与儿童做对”,否则,这不仅远离了真正的“教育学”,也严重违背了教育的人性和道德。然而,传统的课堂教学就是这样,以控制儿童为目的,把灌输、训练,替代、包办演绎到了极致,它让很多学生“生不如死”。请问,在这样的课堂上,能实现我们美好的教育意图吗?当一种教育过分漠视生命的状态时,那它实在无法称之为教育,而“享受”课堂乃至于“享受”教育自然是一种奢望,我们能找到什么办法,让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呢?

  从“生不如死”到“乐在其中”,恐怕不单单是词汇的切换,它是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变革的结果。我的梦想是让中国的学生怕下课,它同样也需要一个大前提,那就是“颠覆”旧课堂,在“人本”、“学本”、“生本”的框架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重建我们的“新课堂”。

  我去过长垣一中初中部,他们的“双层四环”课堂就是从学生出发,注重发挥学生主体,围绕着“学”来构建的,他们的课堂具有三个特性,自主性、生动性、生成性,孩子们在这样的课堂上表现很优异,是在“享受”学习,是在成长自己。这部书的后半部分,孩子们的那些文字,是真实、温暖和感动的,我建议那些尚在怀疑课改的教师,不妨试着读一读,换一种学生的视角看问题,也许他们能帮助我们弄清楚一些原本不复杂的道理,我越发觉得谁轻视学生,谁就在犯最愚蠢的错误。

  教育必须满足师生共同生活和成长的需求,这在一般人看来很难,而“享受”教育则更像是一种痴人说梦。我们不是不主张教师付出,相反,教师一旦离开了职业精神的担当,则无法成其为伟大。问题是,我们能否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或者,通过发展学生从而成就自己?我们能找到这个关键吗?在这部书里,教师们无论是“华丽转身”,还是“坚守的美丽”,抑或是“没有硝烟的战争”,都给人以启发和思索,教师是课改的主体,行动才有价值,我相信,凡是读过这本书的人,都会和他们一样有着挑战自己、超越人生的共鸣。

  这部书的作者,都是些课改路上走来的豪迈、真诚、热爱教育的人,我想或许正是源自于共同的课改信仰才让他们找到了教育的幸福,他们在“享受”属于他们的教育,因而倍感他们的可亲、可爱、可敬。课改的路没有终点只有起点,但我坚信,这些找到了幸福的老师们,会一直走下去,我也相信他们的教育生活,会因为课改,而更加绚丽多彩,享受教育则不仅是一种浪漫,也便成了一种高度!

 

 

编辑:牟春荣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天津市宝坻区第九中学 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