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新闻 > 关于印发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控的措施的通知

关于印发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控的措施的通知

2017年04月26日 11:37:38 访问量:62


关于印发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控的措施的通知

 

各镇街教委、局直单位:

目前,我市陆续出现H7N9病例和诺如病毒感染病例,造成极大恐慌,形势十分严峻。为进一步加强我区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根据《市教委关于印发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控的措施的通知》(津教委办[2017]41号)文件要求,现将《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控的措施》及市卫生计生委提供的《正确认识人感染H7N9禽流感》和《诺如病毒腹泻简介及学校防控措施》一并印发给你们,并提出如下要求:

.高度重视,严格落实。各单位要严格按照《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控的措施》的要求落实学校各项常规预防措施,尤其是加强对人感染H7N9和诺如病毒防控宣传教育,向广大师生和家长普及病毒感染对应症状,注意区分诺如病毒感染与食物中毒,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各单位要全面开展一次人感染H7N9和诺如病毒防治知识的宣传,通过多途径宣传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宣传活动总结及照片发送至bdjyj****@163.com

附件:1.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控的措施

2.正确认识人感染H7N9禽流感

3.诺如病毒腹泻简介及学校防控措施

 

宝坻区教育局

2017420

附件1

 

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控的措施

 

一、加强晨检工作

1.每天早自习或第一节课前各班班主任(或任课教师)应对学生的精神状态和健康状况进行晨检。

2.各班班主任(或任课教师)应通过观察、询问等手段,重点做好发热、咳嗽、腹泻、皮疹、结膜充血、皮肤黄疸等症状的监测;对于缺勤学生,需调查了解原因。

3.各班班主任(或任课教师)进行晨检后,要认真填写晨检情况登记表,并按照要求及时递交校医/保健教师。

4.校医/保健教师核查后,根据辖区卫生、教育部门的要求将晨检情况进行汇总、统计、上报。

5.对于晨检中发现可疑患病学生,及时通知家长带其到医院就诊并追访医院诊断结果。

6.对于已确诊传染病的学生,学校要即刻按程序上报。

7.学生患传染病痊愈后须持有医院出据的复课证明方能复课。

二、落实因病缺课病因追查、登记制度

1.学校应对因病缺课的学生进行病因追查、登记。

2.班主任每天负责对因病缺课人数进行统计,及时了解因病缺课学生的患病情况(包括发病时间、症状、就诊情况),并报告校医/保健教师。

3. 校医/保健教师根据情况进一步排查,并做好记录,必要时采取相应措施。

4.班主任要与家长建立联系,对患病学生的病情变化进行动态追踪,并及时报告校医/保健教师。

三、确保学校重点场所通风换气

1.早晨师生到校后,应先打开教室窗户通风,使空气流通。

2.每节课后教室均应开窗通风,中午及大课间应保证教室通风30分钟以上。

3.宿舍、图书馆等其他教学生活用房应每天开窗通风 2~3 次,每次30分钟以上。

四、落实学校消毒措施

日常消毒规定:传染病流行季节定期对教室、走廊、宿舍进行消毒。医务室至少每周进行一次消毒并记录,特殊时期每日一次。

(一)呼吸道传染病消毒处理常规

1.隔离病人后,长时间开窗通风,湿式扫除,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必要时可用 0.5%过氧乙酸喷雾并密闭门窗 2 小时后开窗通风,或用紫外线灯照射 30~60 分钟,进行室内消毒。

2.对病人分泌物/污染物用 1000~2000mg/L 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

3.根据疫情状况,要求易感人群用盐水漱口或药物预防。

4.必要时请卫生防疫部门协助做好各项消毒处理。

(二)消化道传染病消毒处理常规

1.病人隔离后,将其呕吐物、排泄物用含氯消毒剂充分搅拌, 消毒两小时。稀薄排泄物或呕吐物,用含有效氯为 2000mg/L 的含氯消毒剂溶液 2000ml,搅匀放置 2 小时。

2.病人接触过的桌椅、门把手、水龙头、厕所等,用 1000~2000mg/L 含氯消毒剂喷洒或擦拭。

3.必要时请卫生防疫部门协助做好各项消毒处理。

(三)含氯消毒剂使用方法

1.浸泡法:将待消毒的物品放入装有含氯消毒剂溶液的容器中,加盖。对细菌繁殖体污染的物品的消毒,用含有效氯200mg/L的消毒剂浸泡10分钟以上;对肝炎病毒、结核杆菌和细菌芽孢污染物品的消毒,用含有效氯2000mg/L消毒液浸泡30分钟以上。

2.擦拭法:对大件物品或其他不能用浸泡法消毒的物品用擦拭法消毒。消毒所用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参见浸泡法。

3.喷洒法:对一般污染的物品表面的消毒,用1000mg/L消毒液均匀喷洒(墙面:200ml/,水泥地面:350ml/,土质地面:1000ml/),作用30分钟以上;对肝炎病毒和结核杆菌污染的表面的消毒,用含有效氯2000mg/L的消毒液均匀喷洒(喷洒量同前),作用60分钟以上。

五、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1.校园要安排人员定时打扫。地面清扫方式以湿式清扫为宜,以防止尘土飞扬;要及时清理地面的纸屑、污物,防止细菌、病毒的滋生、传播;气象条件不好时,如风、沙、雨、雪天气,要及时清除地面污水、污物、积雪。

2.对容易滋生蚊、蝇、蟑螂、老鼠等有害生物的卫生死角进行定期清扫,及时采取灭蚊、灭蝇、灭蟑、灭鼠措施,杜绝卫生死角。

3.在校园内、教室外应配置相应数量的废物箱,且要与食堂、宿舍、水源有一定的防护距离。垃圾实行密封存放。内、外环境清洁,无恶臭,不滋生蚊蝇。每天由专人对废物箱进行清理,垃圾及时清运,日产日清,保证周围整洁无蝇蛆。

4.设置合理的洗手设施。洗手设施的设置以方便学生使用为原则,特别是方便学生饭前便后、运动前后洗手。有条件的学校可在洗手设施旁配备洗手液或肥皂,并由专人管理,保持洗手设施无积水、无污物。

5.有自备水源、二次供水设施、食堂蓄水池的学校要在卫生计生部门的指导下做好相关供水设施的清洁、消毒等管理工作,定期请当地卫生计生部门进行水质检测,确保饮水安全。

六、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治宣传教育

1.根据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有计划地开展健康教育课。将传染病防治相关的知识、技能结合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传授给学生。

2.根据学生特点和季节需要,利用宣传栏、广播、校园网等多种形式,做好全校师生的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和健康教育。

3.利用家长会或家长信等形式,对学生家长开展传染病防治宣传教育,以提高家长的传染病防治知识水平,取得家长的配合与支持。

七、加强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

1.校长是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的第一责任人。

2.校医/保健教师为学校疫情报告人,负责学校传染病疫情、因病缺课等健康信息的收集、汇总与报告工作。

3.班主任或任课教师发现学生有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症状或疑似传染病时,应及时报告学校疫情报告人。学校疫情报告人对相关情况进行核实并报告学校领导后, 按照传染病疫情报告程序,报告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

4.教职工患肺结核等传染病时要主动报告学校疫情报告人,学校疫情报告人对相关情况进行核实并报告学校领导后,按照传染病疫情报告程序,报告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5.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参加学校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

八、加强个人卫生习惯养成

教职工与学生应注意讲究个人卫生,增强健康意识,采取必要的个人防护措施,预防传染病的发生与传播。

1.保持正常、合理的生活规律,积极锻炼身体,不吸烟,不酗酒,保证充分休息,增强身体抵抗力。

2.经常洗澡、理发、修剪指甲,早晚洗漱。

3.及时换洗衣服、床单、枕巾、被套。

4.平时保持双手清洁,用清水及肥皂洗手。

5.饭前便后一定要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

6.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

7.养成均衡的饮食习惯,多吃水果、蔬菜等绿色食品。

8.不与他人共用手巾、手绢、牙刷、餐具或其他个人物品。

9.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10.避免挖鼻孔和用手或不干净的手巾等物品擦拭眼睛。

11.痰必须吐在纸巾里丢进垃圾桶,或吐在厕所马桶中冲掉。

12.保持头发清洁,预防头虱。

13.如果有发烧及咳嗽、打喷嚏等呼吸道症状,应自觉戴上口罩并尽快就诊。教师不带病上班,学生不带病上课。

14.不吃生的或半生的肉类、水产品等,生吃瓜果要彻底洗净。

15.注意选购、食用新鲜的食品,不选购、不吃外形、气味或味道异常及发霉的食物。

16.剩余食物要冷藏,隔餐食物应彻底加热后方可食用。

17.不吃可能受到鼠类等动物污染过的生冷食物、水和饮料等。

18.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青少年不应过早发生性行为。

19.拒绝毒品。注射药物或疫苗时一定要使用一次性针具或彻底消毒的针具。如果发现遗弃针管、针头,不要触摸,应立即报告老师或家长。

20. 尽可能减少与禽畜不必要的接触,特别注意尽量避免接触病死禽畜。如与动物接触(如老鼠、鸡、鹅、鸭、鸟、猫、狗及野生动物等)后,一定要洗手。

21.发现死亡或可疑患病的动物,应立即报告老师或家长。

22.避免接触猫狗、禽鸟、鼠类的排泄物,一旦接触,一定要洗手。

23.一旦被宠物抓伤或咬伤,要立即反复清洗伤口用20%肥皂水或 0.1% 新洁尔灭,并到医院接受治疗及狂犬疫苗注射。

 

 

 

 

 

 

 

 

 

 

附件2

 

正确认识人感染H7N9禽流感

 

人感染H7N9禽流感是由H7N9病毒引起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传染源为携带H7N9病毒的鸡、鸭等禽类及其污染的物品和环境。H7N9可以经过呼吸道传播或者密切接触被病毒感染的分泌物、排泄物、水等环境传播至人。人感染H7N9禽流感潜伏期一般为7天左右。患者一般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如发热(体温在38以上)、咳嗽、少痰,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可表现为重症肺炎。但目前尚无证据表明H7N9存在持续的人与人之间的传播,公众没有必要恐慌。在日常生活中要重点做好以下几点来预防:

1.尽可能减少与禽畜不必要的接触,特别注意尽量避免接触病死禽畜,不购买无检疫证明的鲜、活、冻禽畜及其产品。 

2.生禽、畜肉和鸡蛋等一定要烧熟煮透,吃正常处理和烹调的肉是安全的。在食品加工、食用过程中,一定要做到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

3.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在咳嗽或打喷嚏时,用口罩、纸巾、袖子、肘部遮盖口鼻,用过的纸巾在使用后尽快扔入有盖垃圾箱,在接触到呼吸道分泌物后采取手部卫生措施。做好手部清洁卫生,在准备食物前、中、后;吃东西之前;使用卫生间之后;处理动物或者动物排泄物;手脏时;照顾家中病人时要洗手。

4.如出现发热、咳嗽、咽痛、全身不适等症状时,应戴上口罩,如果病情加重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附件3

 

诺如病毒腹泻简介及学校防控措施

 

一、诺如病毒简介

1968年在美国诺瓦克镇暴发急性非细菌性胃肠炎,1972年在电镜下发现诺如病毒,以后在其他多个地区分离到类似病毒并统称为诺瓦克病毒。秋、冬季流行较多。本病全球流行,是非细菌性胃肠炎暴发流行最重要的病原体之一,人群感染率达50%以上。各年龄段人群都可感染,各种环境条件下均可出现疫情暴发。养老院、医院病房、学校、幼儿园、游轮、餐馆等场所均可成为疫情暴发的地点。

GG诺如病毒仅以人类为宿主。诺如病毒既能在冷冻条件下生存,又能耐60以内较高的温度。游泳池水、饮用水及多种蔬菜、水果,特别是半生不熟的贝类常被诺如病毒污染。各亚型毒株间缺乏完全的交叉保护,人体感染后的免疫力不持久,可发生反复感染。诺如病毒的基因易发生突变,可引起抗原性改变和重组,从而产生新的感染毒株。

传染源:主要为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传播途径:粪口传播为主要途径,通过水源、食物等经消化道传播;亦可接触被污染的门把手、扶梯、玩具等而感染;呕吐、腹泻物若污染环境,可形成气溶胶,故有经空气传播的可能性。

潜伏期:4-72小时,常见为24-48小时。

传染期:患者从发病到康复后2周内的泻吐物中均可检出病毒。

隔离期:症状消失后72小时

临床表现:起病急,以腹泻、腹痛、恶心和呕吐为主要症状。腹泻每天数次或10多次,水样便或黄稀便。腹痛有时可呈剧烈绞痛,可伴有食欲减退,全身无力、肌痛、头痛、低热等。儿童患者可先出现呕吐水样物,然后出现腹泻。有研究表明成年人患者通常发生胃肠炎,持续2~3天,但在医院感染暴发时和在11岁以下儿童中,腹泻经常会持续4~6天或更长时间,可长达8周左右。

诺如病毒感染致死除与患者高龄相关外,还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婴儿良性惊厥以及患儿中的炎性肠病发作密切相关。

二、幼儿园/学校防控措施

(一)日常开展因病缺勤登记和病因追踪

1.各学校、各班主任要每日对本班学生观察、询问,如发现有恶心、呕吐、腹泻的学生及因类似症状缺勤的学生等情况时,应在学生请假时登记因病缺课学生的患病情况,包括发病时间、症状、就诊情况等信息,并将存在可疑症状的学生及时报告给学校疫情报告人。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及时进行排查,并将排查情况记录在学生因病缺勤、传染病早期症状、疑似传染病病人患病及病因排查结果登记日志上。

2.加强晨检、午检制度,由班主任对早晨、中午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班主任应关注本班学生的出勤情况,对于因病缺勤的学生,应当了解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如有怀疑,要及时报告学校疫情报告人。 

3.学校疫情报告人负责指导各班开展因病缺课登记追踪工作,对各班登记结果进行核实、汇总,做到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早报告。

4.班主任协助学校疫情报告人对其病情和转归进行追踪。

(二)报告

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或场所发现急性胃肠炎聚集性疫情或暴发(聚集性疫情:3天内,同一学校、托幼机构、医疗机构、养老院、工厂、建筑工地、游轮、社区/村庄等集体单位或场所,发生5例及以上有流行病学关联的诺如病毒感染病例,其中至少2例是实验室诊断病例。暴发:7天内,同一学校、托幼机构、医疗机构、养老院、工厂、建筑工地、游轮、社区/村庄等集体单位或场所,发生20例及以上有流行病学关联的诺如病毒感染病例,其中至少2例是实验室诊断病例。),应立即以电话或传真的方式向属地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三)病例管理

鉴于诺如病毒的高度传染性,对诺如病毒感染人员进行规范管理是阻断传播和减少环境污染的有效控制手段。原则如下:

1.病例:在其急性期至症状完全消失后72小时应进行隔离。轻症患者可居家或在疫情发生机构就地隔离;症状重者需送医疗机构按肠道传染病进行隔离治疗,医疗机构应做好感染控制,防止院内传播。

2.隐性感染者:建议自诺如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后72小时内进行居家隔离。

3.从事食品操作岗位的病例及隐性感染者:诺如病毒排毒时间较长,尽管病例症状消失72小时后,或隐性感染者自核酸检测阳性算起72小时后的病毒排出载量明显下降,但仍可能存在传播的风险。为慎重起见,建议对食品从业人员采取更为严格的病例管理策略,需连续2天粪便或肛拭子诺如病毒核酸检测阴性后方可上岗。

(四)手部卫生

保持良好的手卫生是预防诺如病毒感染和控制传播最重要最有效的措施。应按照《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60]中的6步洗手法正确洗手,采用肥皂和流动水至少洗20秒。需要注意的是,消毒纸巾和免冲洗的手消毒液不能代替标准洗手程序,各集体单位或机构应配置足够数量的洗手设施(肥皂、水龙头等),要求相关人员勤洗手。此外,还需注意不要徒手直接接触即食食品。

(五)食品安全管理

加强对食品从业人员的健康管理,急性胃肠炎患者或隐性感染者须向本单位食品安全管理人员报告,应暂时调离岗位并隔离;对食堂餐用具、设施设备、生产加工场所环境进行彻底清洁消毒;对高风险食品(如贝类)应深度加工,保证彻底煮熟;备餐各个环节应避免交叉污染。

(六)水安全管理

暂停使用被污染的水源或二次供水设施,通过适当增加投氯量等方式进行消毒;暂停使用出现污染的桶装水、直饮水,并立即对桶装水机、直饮水机进行消毒处理;经卫生学评价合格后方可启用相关饮用水。

集体单位须加强二次供水监管和卫生学监测,禁止私自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井水、河水等作为生活用水,购买商品化饮用水须查验供水厂家的资质和产品合格证书。

(七)环境消毒

环境消毒的总体原则如下。

1.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应建立日常环境清洁消毒制度。

2.化学消毒剂是阻断诺如病毒通过被污染的环境或物品表面进行传播的主要方法之一,最常用的是含氯消毒剂,按产品说明书现用现配。

3.发生诺如病毒感染聚集性或暴发疫情时,应做好消毒工作,重点对患者呕吐物、排泄物等污染物污染的环境物体表面、生活用品、食品加工工具、生活饮用水等进行消毒。

4.患者尽量使用专用厕所或者专用便器。患者呕吐物含有大量病毒,如不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很容易造成传播,当病人在教室、集体宿舍等人群密集场所发生呕吐,应立即向相对清洁的方向疏散人员,并对呕吐物进行消毒处理。

5.实施消毒和清洁前,需先疏散无关人员。在消毒和清洁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产生气溶胶或扬尘。环境清洁消毒人员应按标准预防措施佩戴个人防护用品,注意手卫生,同时根据化学消毒剂的性质做好化学品的有关防护。

(八)健康教育

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手机短信、宣传单/宣传栏等多种方式,开展诺如病毒感染防控知识的宣传,提高防控意识,养成勤洗手、不喝生水、生熟食物分开、避免交叉污染等健康生活习惯。

三、诺如病毒消毒方法

(一)病人呕吐物、粪便

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如纱布、抹布等)沾取5000mg/L10000mg/L的含氯消毒液完全覆盖污染物,小心清除干净。清除过程中避免接触污染物,清理的污染物按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或用含有效氯5000mg/L消毒剂溶液浸泡消毒30分钟后处理。厕所马桶或容器内的污染物,可小心倒入足量的5000 mg/L10000mg/L的含氯消毒液,作用30分钟以上,排入有消毒装置的污水处理系统。清洁中使用的拖把、抹布等工具,盛放污染物的容器都必须用含有效氯5000mg/L消毒剂溶液浸泡消毒30分钟后彻底冲洗,才可再次使用。厕所、卫生间的拖把应专用。

(二)地面、墙壁及物体表面

用于消毒地面、墙壁及物体表面的消毒液,应含有效氯1000mg/L 。有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应先清除污染物再消毒。无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家具和生活设施用消毒液进行浸泡、喷洒或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干净。墙壁可直接用消毒剂按100ml/m2300ml/m2用量擦拭或喷洒消毒。地面消毒先由外向内喷洒一次,喷药量为100ml/m2300ml/m2,待室内消毒完毕后,再由内向外重复喷洒一次。消毒作用时间应不少于15分钟。

(三)衣物、被褥等织物

收拾被污染的衣物、被褥等织物时应避免产生气溶胶。先将固体污秽物移除后浸在有效氯为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内30分钟,然后清洗。也可用流通蒸汽或煮沸消毒30分钟。若不能即时消毒,应把它们放置在密封的袋内,并尽快处理。

(四)食品用具

餐(饮)具和食品加工工具清除食物残渣后,煮沸消毒30分钟,也可用有效氯为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或擦拭,作用30分钟后,再用清水洗净。

(五)皮肤、粘膜

皮肤被污染物污染时,应立即清除污染物,然后用一次性吸水材料沾取0.5%碘伏消毒液擦拭消毒3分钟以上,使用清水清洗干净;粘膜应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或0.05%碘伏冲洗消毒。

(六)医疗废物

患者产生的生活垃圾、一次性诊疗用品采用双层医疗废物袋,按医疗废物集中收集处置。

(七)生活饮用水和供水设施

导致疫情暴发的水及水源,应立即停止使用。对污染的供水管网、水箱、桶装水机、直饮水机,应进行彻底清洗消毒,可用有效氯100mg/L消毒液浸泡1小时,或50 mg/L消毒液浸泡24小时,然后冲洗管网后使用。污染的水井需进行彻底消毒清掏后再开放取水。消毒时需保持余氯量为0.5mg/L以上,按水井的容量计算所需含氯消毒剂的量,加入井水中充分混匀,保持30分钟以上。抽出井水,清除淤泥,用清水冲洗井壁、井底,再抽尽污水。待水井自然渗水到正常水位后,按1立方水加含有效氯25%的漂白粉150g200g(含有效氯25 mg/L50 mg/L)进行消毒,浸泡1224小时后,抽出井水。再待自然渗水到正常水位后,按正常消毒方法消毒,即可投入正常使用。污水按每升加4g漂白粉或2片消毒泡腾片搅匀,作用60分钟再排放。

(八)室内空气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也可采用循环风式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无人的空间也可用紫外线对空气消毒,不可采用喷洒消毒剂的方法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

 

 

 

 

 

 

 

 

 

 

 

 

 

 

 

 

 

 

 

 

 

 

 

 

 

 

 

 

 

 

 

 

 

 

 

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办公室                   2017418日印发

编辑:刘东双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天津市宝坻区第九中学 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