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论著 > 主体性教育理论

主体性教育理论

2015年10月26日 07:25:52 访问量:216

主体性教育理论

  (一)背景

  1、时代的进步呼唤人的主体精神

  2、应试教育的极端化要求主体性教育的实施

  3、教育家的论点

  夸美纽斯在他的经典著作《大教学论》的扉页上写道:我这本《大教学论》的主要目的就在于寻找一种教学方法,使得教员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

  德国教育家、被誉为“教师的教师”的第斯多惠说:“如果使学生习惯于简单地接受或被动地工作,任何方法都是坏的,如果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任何方法都是好的。”

  19 世纪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教师应该仅仅是帮助学生克服理解某一现象时的困难,不是教,而只是帮助学。”

  20 世纪初期,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指出:“未来学校应该是学生的自由联合,他们的目的是通过共同的努力为自己铺设一条通向思考王国的道路。在这样的学校里,教师只是有丰富经验和知识的年长同志,他们帮助学生学会独立地学习,他给学生以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方法。”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指出:“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

  4、教育的关系是人与人的关系,教育的世界是人的世界。

  主体教育,就是指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现代化的要求,教育者通过启发、引导受教育者内在的教育需求,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规范、组织各种教育活动,从而把他们培养成为能够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社会主体。简言之,主体教育是一种培育和发展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的实践活动。其主要特征:凸显学生主体性、民主性、活动性、开放性。

 

  (二)主体性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

  1、学生是自身生活、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在学校中首先是在过一种生活,学习是其生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学习不再只是未来生活的准备,而是成为了一种特殊的生活;评价学生学习活动的成效或价值,不能只看其对未来生活的作用,必须同时看其现在对主体的意义。

  2、现代教育过程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双主体协同活动的过程。

  只有承认教师与学生分别是教育过程中不同方面活动的主体,才能既明确教师的责任,又把教师和学生放在真正平等的地位上,使双方的积极性都得到发挥。

  3、现代教育应把发挥好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作为一项核心目标。

  4、现代教育中应建立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

  (三)在课堂教学中实施主体性教育

  1、实现教学指导思想的正真转变,体现主体性教育的指导思想

  实施主体性教育,首先必须正确处理好教与学、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同时,课堂教学包括一系列的环节,都应落实学生主体性的指导思想,都应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让他们主动参与,积极动手、动口、动脑,从而获取知识、增长才干、提高素质,这样才能真正取得教学的成功。

  2、引导学生自主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独立自主性

  教育必须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学生主体性发展的规律,开展有利于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各种教育活动,并加以有效的规范、科学的组织正确的引导,从而诶学生主体性发展提供机会、创造条件,在时间上要有宽度、在活动上要有广度、在内容上有深度。

  3、联系学生生活,发展学生的自觉能动性

  教学活动联系生活、贴近生活,缩短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距离,使之产生亲近感,可以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引起兴趣,使其热爱学习、主动学习。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可以通过教学内容的来源、应用、解决和现实生活相联系。

  4、启发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积极创造性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都要勇于质疑问难、发表创见,教师要创设机会,灵活巧妙地加以引导和帮助,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使学生学会学习,特别是学会思考、提问、交流。

  5、加强师生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师生之间应加强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营造一种积极、轻松、活泼、高效的教学心理环境。

 

  6、要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我们应注意面向全体学生,让所有的学生都经历过程,经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随机地进行创新教育。在评价中,我们也应在民主性评价中让学生畅所欲言,让学生去发展、去分析、去论证,然后给以适当的评价或点拨。

  (四)主体性教育中教师的角色转换

  1、知识传授的中间人角色,即作为知识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任务,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主要的是向学生解释和讲解学习任务,将学生的注意和思维活动引向学习任务,向学生提出适当的问题,并根据学生的需要提供相关的知识和信息;

  2、研究者和实践者角色

  教师以研究者的角色去观察和研究学习过程,去研究学生的思维,发现最佳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在实际教学中积极实践和运用这些方法。

  3、教练员角色

  教师要以教练员的身份训练学生,指导学生练习,为他们提供适当的情景,设置合适的问题,不断鼓励他们自己去思考和寻找解决办法。

  4、讨论参与者或主持人角色。

 

 

编辑:牟春荣
上一篇:创新教育理论
下一篇:最优化教学理论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天津市宝坻区第九中学 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