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常规工作 > 课堂之道在学

课堂之道在学

2016年04月27日 07:54:38 访问量:45

课堂之道在学[转载]

为《问道课堂2》序

  课改到底要改什么?

  刨根问底,真正的争论其实是围绕“改技术”与“改观念”而引发的。

  在保守者看来,课堂如果推倒重构,显然是鲁莽和不科学的,他们的建议是可以适当调整改进教学手段和课堂结构,但离开教师的传授和表演,既无法教会学生,更无法展现学科的魅力。事实上,在真正的课改人看来,这样的改良无疑是在重走曾经失败的老路。

   在改革者看来,改良即便能对课堂效益的提升有所帮助,但仍然无法满足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情感态度、精神成长等更更有意义和价值的追求,而至于是教会还是学会的问题,则无需争议,因为课堂教学的一切都应该是基于围绕学、设计学、服务学。他们把“学”空前上升到一个从未有过的高度上去认识、研究和推崇,并以此来建构他们的课堂学和教育学。在他们的新课堂建构里,改造观念成为他们推动这场教育变革的核心和关键,离开了新课堂的再造,什么样的改良都不可能从根和本上解决真正制约教育教学发展的问题。

   改革者试图从根本上为自己的衔枚疾进找到坚实的支撑。一方面,他们找到了一大批长于行动研究的案例学校,诸如山东杜郎口、江苏昆山前景教育集团、河北围场天卉中学、陕西宜川中学、河南郑州102中学、辽宁沈阳立人学校……雄辩的事实告诉我们,唯有改革才能发展;另一方面,他们又尝试性构建自己的“学理”,即对基于课堂教学之“道”的探究,到底是教为本、学为辅,还是学中心、教为辅?“教本”与“学本”彼此的教育思想和观念支撑又是什么?

  其实,如果我们能够有一双慧眼,应该看到课堂的两大支撑,一、它是教师教育教学思想和观念的具体呈现;二、它包含了教师对学生生命成长方式的认知。因而,不同形态和内容的课堂,凸显出来的是教师不同的思想和观念。在改革者看来,“学本”课堂的支撑是“人本”的教育思想。因而,课堂与其说是在调整结构、改进方式方法,不如说是为了让教育回到“人学”上,从儿童出发,遵从儿童的学习天性、情感特点和认知规律,放手发动自学,让课堂呈现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在这样的框架下研究教与学的技术,无疑是在尝试把“道”与“术”的贯通结合,当然,这仍然难免遭受有些人的质疑,好在正有越来越多的正在追求课堂的质变,追求教育的人文和道德价值,我们有理由相信,曾经的课改星火,正在燎原着整个中国教育。

  课堂之道在“学”,那么,如何围绕着这个核心价值来建构、组织、评价新课堂呢,相信这本书就有了它的价值。

  这本《问道课堂2》是我们推出的第二本课堂“新”书。之所以说它“新”,是因为它承载着我们对教育的主张和解读、期望和梦想。两年来《现代课堂周刊》作为《中国教师报》的一张名片,它在广大读者中享有美誉,被称为“课改说明书”,很多学校每周的教科研活动,都是围绕着《现代课堂周刊》“学、研、用、评”展开的,说它在很大程度上“领导”着当下某些地区、学校的课改,并不为过,也颇让我们欣幸。

  《问道课堂2》是《现代课堂周刊》的“选秀”版本,配得上“精益求精”这个词。作为一家把“教育当作信仰”的国家级媒体,我们的期望是用课改来改变教育,我之所以要作序, 实在是因为这本书花费了我们的心血,我觉得值得一读!

编辑:牟春荣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天津市宝坻区第九中学 特此声明。